版主貼deal貼到麻木了,剛剛讀到一篇新聞,有感而發,就借這個版面發洩一下個人淺見吧。大家喜歡就看看,有興趣就留個訊息,不喜歡就跳過。

蘋果公司最近剛剛推出新一代的iPhone,並且把價格壓低在$199USD起。今天有報導表示,iSuppli Corp研究顯示,生產一台新iPhone的成本大約在$173USD左右。也就是,蘋果大約只有$26USD左右的利潤空間而已。夠驚人吧。

不過可別以為蘋果是個慈善事業,不想賺錢。因為iPhone特殊的手機市場特性,所以蘋果其實是從其他地方把利潤增加的。獨家合作的系統提供商 AT&T就成了這個大頭。AT&T作為獨家代理商,必須用高於市價$199的價格買入,投入在每台機器的成本,據說在$300至$350 之譜。甚麼概念呢,每賣一台iPhone,AT&T大概要賠$100元。喝,這下換AT&T開慈善事業了嗎?

那到未必。因為購買新的iPhone必須連帶購買兩年的契約,而且不像上一代的iPhone,可以只買機子不買系統,雖然宣稱沒有系統那台機子就只是比較 貴的iPod Touch,不過大家都知道後來發生什麼事。一堆人買來破解,使得AT&T想要從獨家系統那邊綁住客戶的如意算盤掉了好幾個子。所以,這次必須綁 兩年不可。既然要綁約,裡頭可以動手腳的名目就多了。可以想像的是,如果真要充分發揮iPhone的3G功能,勢必購買高速的3G傳輸帳號,加上通話費, 一個月沒有個七八十元,是跑不掉得。假設一個月要付$80在系統上,一年就是將近$1000的入帳。對消費者而言,花了便宜的$199買iPhone,兩 年下來卻得付出$2000的系統費。那麼,AT&T多賺了嗎?也不見得,因為壓低售價之後,AT&T補貼機子的成本也不少。

所以啦,看起來,蘋果的如意算盤真是高明。藉著獨家契約的方式,將售價壓低到幾乎可以人手一機的程度,然後吸引更多人來買機,綁住系統,讓AT&T可以有利潤空間。行銷的壓力落在AT&T上,但是至少蘋果在設計上與價格上讓行銷功夫輕鬆不少。

最大贏家,蘋果。小贏家,AT&T,冤大頭呢?就是消費者啦。至於這種模式可能在其他地區複製嗎?我覺得是很難的,因為美國大概是世界上少數手機 綁門號的市場。這是為什麼有人對google研發手機的軟體充滿希望的原因。因為一個開放的手機軟體平台,或許可以打破這種美國市場所造成的奇異現象。

最大的利益哪來呢?用$199USD買到成本價$173的新的iPhone機子,但是又可以在不被罰款的情況下,避開兩年的合約賣身契。可能嗎?硬體的電路板可以破解,軟體的合約,似乎更加牢不可破。

新聞來源:http://news.yahoo.com/s/ap/20080624/ap_on_hi_te/tec_apple_iphone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obunnybu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